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古浪县简介

    信息发布者:杞优枸杞
    2017-05-25 14:15:53   转载

    区域概况

    古浪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总面积5287平方千米。总人口39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古浪镇,邮编:733100。代码:620622。区号:0935。拼音:Gulang Xian。平均海拔2500米,年均气温5.6℃,极端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31℃。年均降水量300毫米,蒸发量2292毫米,无霜期140天左右。 古浪自古以来为多民族聚居之地。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有汉、藏、回、土、满、东乡、毛难、蒙古、瑶族等9个民族,总人口3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58万人。古浪县辖1个街道、9个镇、10个乡:古浪镇街道、古浪镇、泗水镇、土门镇、大靖镇、裴家营镇、海子滩镇、定宁镇、黄羊川镇、黑松驿镇、永丰滩乡、黄花滩乡、西靖乡、民权乡、直滩乡、新堡乡 、干城乡、横梁乡、十八里堡乡、古丰乡 。古浪县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1550米至3469米,平均海拔2500米。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山川沙各占三分之一,耕地面积110万亩,正常年景播种80万亩左右,保灌面积42万亩。古浪属祁连山高寒亚干旱区和河西冷温干旱区。年均气温4.9℃,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蒸发量2500毫米以上,日照时数2852.3小时,无霜期142天左右。 古浪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纵穿南北,省道308线、干武铁路横贯东西。国道312线系"上海至新疆伊宁"的国道,在县境内共长46公里,呈南北走向;省道308线称为"海(宁夏海源)古(浪)"公路,与国道312线在双塔相连,在县境内共长99.7公里。武古路、十条路、大海路等7条县内公路,构建起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地理位置

    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靠景泰,南依天祝,西北与武威接壤,东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相邻,

    甘肃省古浪县甘肃省古浪县图册

    为古丝绸之路要冲。地理坐标为北纬37°09′~37°54′、东经102°38′~103°54′,东西长约102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总面积约5287平方公里。古浪县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县,明初以水名"古尔浪洼"(藏语,意为黄羊沟)冠县名沿袭至今。古浪县域广阔,祁连山高峻雄峨,逶迤挺拨,横贯县境南部;中部绿洲平原阡陌纵横,沟渠交错,沃土连绵,林木掩映,是河西地区重要的产粮区;北部沙漠浩瀚月明,绿洲点心翠,沙产业开发蓬勃兴起;巍巍昌灵山与葱郁香林寺,山峦叠障,松柏翠绿,清雅秀丽,是理想的旅游胜地;俗有"金关银锁"之称的古浪峡,山石突兀,地势险要,自古就以"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的重要地理位置而闻名遐迩。

    历史沿革

    古浪建制沿革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图册

    古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4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文初化的原始部落在这里渔猎游牧,休养生息。古浪在夏商时期属古雍州,西周时期由西戎牧驻,东周及秦时属月氏,汉初为匈奴所居。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攻取河西,置设河西四郡,在武威郡下置苍松、次、朴 3县,此3县管辖区域约为今古浪全境及天祝藏族自治县、凉州区的部分地方。东汉曾改苍松为仓松。三国时,古浪为魏地,县名仓松。十六国时期,前秦和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史称"五凉"更替统治,先后置昌松郡、东张掖郡、魏安郡,分别辖昌松、 次、朴 等县。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先后置昌松郡、魏安郡,分别辖昌松、 次、莫口、温泉、白山等县。隋置昌松县。唐长安元年(701年),凉州都督郭元振重视民族团结,在古浪峡口筑和戎城,之后称和戎县,后又改为昌松县。唐广德二年(764年),为吐蕃占领,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张议潮率归义军收复凉州,昌松故地,复归于唐。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为西夏国所属,属西凉府。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为蒙古族成吉思汗占据,归元所属,在和戎城设巡检司,属永昌路。明初为屯守所,属庄浪卫。明洪武十年(1377年),凉州千户江亨因水名改为古浪,筑城于今治所。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设古浪守御千户所,属凉州卫。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设古浪县,属凉州府。中华民国成立,沿袭清制,置古浪县,为甘凉道所辖。1927年废道,属甘肃省政府。1935年属甘肃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36年属武威专员公署。1949年9月13日,古浪解放,成立古浪县人民政府。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古浪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乌鞘岭北麓,腾格里沙漠南缘,地理坐标为北纬37°09′—37°54′,东经102°38′—103°54′。东接 景泰县,南依 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与 凉州区毗邻,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 阿拉善左旗接壤。全县东西长约102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总面积5103平方公里。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地貌

    古浪县南依祁连山东延支脉乌鞘岭、毛毛山,北靠腾格里沙漠,是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1550米至3469米之间,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貌分带现象明显。县境南部为中、高山地,中部为低山丘陵沟壑区,中部为倾斜平原绿洲农业区,北部为荒漠区。

    气候

    气温

    春季,随着太阳辐射增强,气温逐步回升,但由于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常伴有大风、沙尘暴、寒潮、霜冻、春旱等灾害性天气;夏季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常出现干旱、局部地区性大雨或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夏季,影响古浪的主要大型天气系统有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由于该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在青藏高压控制范围内常出现晴天高温天气,当大型、中型高压移至高原东部时则减弱消失或并入东部大陆上副热带高压内,其后的低压槽常造成区域性大雨或暴雨。

    秋季,随着 北方冷空气加强和太阳辐射减弱,气温迅速下降,平川最早在9月下旬出现霜冻。日平均气温从8月下旬初的20℃左右降到9月中旬末的10℃左右。10月平均气温,平川区为8℃至9℃,山麓地带为5℃左右,海拔在2700米至3000米之间的中亚高山只有0.5℃至2.0℃左右。

    冬季,在蒙古高原高压控制和西伯利亚寒流作用下,气候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下月份,平川区有5个月(头年11月至第二年3月),山麓地带和中低山地区为7个月(头年10月至第二年4月)。

    日照

    古浪县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628.9小时至2852.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9至64,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是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少。北部温凉干旱区和中部温寒干旱区,年日照时数为2852.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4﹪。7月日照时数最多,为263.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9﹪;12月最少,为209.7小时,日照率为71﹪。南部寒冷干旱区和寒冷半干旱区,日照时数为2663.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6月日照时数最多,为235.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4﹪。2月最少为212.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0﹪。

    辐射

    古浪县年总辐射量为128.0千卡/平方厘米至136.17千卡/平方厘米,川区元庄子的年总辐射量为136.17千卡/平方厘米,山区为130.41千卡/平方厘米。

    气压

    古浪县主要受海拔高度的影响,一般是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全县平均气压在793.4百帕左右。南部中亚高山区的气压最低,北部沙漠和平原区的气压最高。

    降水

    古浪县一般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向南,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且分布不均。根据气象资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06.7毫米,其中川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浅山区在300毫米左右;高寒二阴山区为350毫米至450毫米。

    蒸发

    古浪县蒸发量较大,川区年平均蒸发量为2807毫米,是年总降水量的13.5倍。一年中5月至7月蒸发量最大,均在400毫米以上。山区为1777毫米,是降水量的4.9倍。一年中最大蒸发量,出现在5月至6月,全年1月蒸发量最小。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1年,古浪县境内已发现的矿产有煤炭、金、银、铜、铅、锌、铁、稀土、水泥灰岩、石膏等。

    经初步勘探,段家圈矿区资源储量为1200万吨,平均品位为中低灰中富硫配焦煤。西靖乡古山墩、黑山嘴矿区资源储量为1100万吨,平均品位为低灰富硫无烟煤。直滩乡大泉水、背沟矿区资源储量为1600万吨,平均品位为变质富硫烟煤。裴家营王家沟矿区资源储量为1800万吨,平均品位为富硫中灰无烟煤。其他矿区资源储量在300万吨以下。

    铜主要分布于裴家营镇苦水矿区及古丰乡荒草沟、寺洼台矿区,资源储量约为4万吨,矿种主要为铜矿及铁铜矿。金主要分布于古浪峡河谷、龙沟河河谷和萱麻河河谷,品质为沙金,层厚1米,含金0.2克/立方米,历代均有开采。由于地域狭窄、含金量低,20世纪90年代后无开采。

    水泥灰岩主要分布于十八里堡乡铁柜山,黑松驿镇白塔山,黄羊川镇小南冲、石门山、石城,古丰乡西山堡阴洼沟一带。经地质勘探,铁柜山矿区资源储量约为22734万吨,白塔山矿区资源储量约为15127万吨,小南冲、石门山、石城一带资源储量约为32577万吨,西山堡阴洼沟一带资源储量约为480万吨。

    石膏主要分布在新堡子西北红湾沟一带,产于下石炭统前黑山组中,资源储量约为220万吨,呈层状分布,共4层,出露面积0.4平方千米,为块状雪花石膏。硫酸钙结晶含量70.82%~88.82%,21世纪初,年均开采量为1.5万吨。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截至2011年,古浪县境内植物种类有270多种,分属46科122属。主要有 松科、 柏科、 杨柳科、 榆科、 蔷薇科、 莎草科、 禾本科、 菊科、 豆科、 藜科等。

    乔木:分为天然乔木和人工乔木。天然乔木以 云杉、 油松、柏等为主。人工乔木以 杨树、 白榆等为主。

    灌木:主要分布在天然林区及其边缘,多为 山柳、 杜鹃等。

    中药材:古浪县境内生长的中药材有100多种,主要分布在川区的古浪、土门、永丰滩、胡家边、大靖、海子滩、裴家营、腾格里沙漠和山区的古丰、黑松驿、黄羊川、横梁、干城等乡镇以及昌灵山等林区。

    动物资源

    鸟类:蓝翎麻鸡、鹞、鸭、鹅、 黑鹰、鹅老鹰、鸽、斑鸠、杜鹃、猫鹰、布谷鸟、啄木鸟、家燕、乌鸦、尕老鸦、喜鹊、沙喜鹊、红嘴鸦、鹌鹑、山雀、画眉、麻雀、 鸿雁、鸬鹚、百灵、鹦鹉、鸩鸠、黄鹂、桑鳸(蜡嘴子)、麻鹨、花雀、 紫燕、 雉鸠(沙鸡)、雉(野鸡)、鸼鹗(鱼鹰)、鸢(鹞鹰)、鸮(夜猫子)、鸱鸺、凫、寒号鸟等。

    兽类:野猪、熊、 狐狸、豺狼、山羊、绵羊、野兔、黄羊、 旱獭、蒙古兔、青羊、猫、家猪、马、驴、骡、黄牛、犏牛、牦牛、犬、獾猪、 刺猬、 骆驼、 鹅喉羚、 麋鹿、獐子等。

    交通

    古浪县境内,国道312线和 兰新铁路纵穿南北,省道308线、干武铁路横贯东西,境内武古路、十条路、大海路等7条县乡公路与数条通村公路,共同构筑了交通路网。

    2011年,古浪县拥有运输车2778辆,完成总周转量615.3万吨/公里,较2010年增长7.9%。其中:客运车463辆(公交车6辆,出租车225辆);旅客周转量9452万人/公里,较2010年增长9.1%;货运车2315辆,货运周转量7697万吨/公里,较2010年增长8.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古浪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13所,其中完全中学29所,独立高中2所,职业技术中学4所,小学258所,学前教育幼儿园22所。在校学生71857人,在校教职工4337人。

    2011年,古浪县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3800人次,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培训90人次,因特尔未来教育技术能力培训110人,市县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600人,国培计划网络培训1026人,新课改网络研修612人,中小学英语、音、体、美、科学、理化生物实验专题培训900人,外出参加新课程观摩223人,县级各类培训839人次。小学、初中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达100%。

    2011年,古浪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没有辍学学生,巩固率为99.98%,毕业率为100%。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9.69%,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1.92%。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分别为小学3760人、初中4212人,小学入学率均为100%,初中99.69%;初等教育毕业率为99.19%,升普高率为53.2%,升职高率为14.4%。

    2011年,古浪县5718名考生参加高考,录取考生3867人,总录取率为68.07%。其中重点本科录取266人,录取率为4.88%;二本以上录取人数为1211人,录取率为22.20%;三本以上录取人数为1682人,录取率为30.84%;专科高职录取1980人,录取率为36.30%;三职生录取205人,录取率为90.31%。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古浪县有各类卫生机构30个,其中:综合医院2个,卫生院23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控中心1个,社区服务中心(站)6个,新农合、爱卫会、红十字会等其它卫生行政事业管理单位7个。共设立民营医院1所,个体诊所244所。全县卫生机构实有床位848张,其中:县医院300张;中医院200张,乡镇卫生院224张,其他124张;每万人拥有床位数21.8张。

    截至2011年,古浪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72人,其中:高级32人,中级131人,初级382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员17人。

    2011年,古浪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6.9%;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61.5%。全年住院分娩1630人,住院分娩率87%,消毒接生率96.3%。婴儿死亡率1.4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76%。全县登记结婚3004对,婚前医学检查2764对,婚检率92%。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古浪县拥有博物馆(纪念馆)1个,红色教育基地1处,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1个,档案馆1个。全县有19个乡镇建立综合文化站。全县广播和电视人口综合复盖率分别达到81.97%和89.96%,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0.4和1.7个百分点。全县有线电视用户9510户。

    社会保障

    2011年,古浪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572人,较2010年增长6.8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679人,较2010年增长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493人,征缴失业金259.95万元,与2010年持平;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284人,较2010年增长6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784人,较2010年增长11.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207人,较2010年增长15.59%。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当年征缴6985万元,较2010年增长156.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5284人,发放资金1622.73万元。

    2011年,古浪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14万人,参合率96.2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集总额8082.3万元,共为参合农民报销医疗费用7593.82万元,新农合基金使用率为93.7%,实际补偿比达65.67%。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2733人,参保率为81.1%。当年征缴个人养老保险费1969.826万元,全年发放养老金872.168万元,年底累计基金余额1097.658万元。农村五保供养2762人,供养支出594.2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64093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6445.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428人,发放资金1211.9万元。全县建有敬老院8所,集中供养五保对象468人。

    历史文化

    文化遗产

    王氏镰刀

    王氏镰刀为古浪县土门镇台子村王克俭家祖传手工技艺,主要生产镰刀而得名。1958年王氏镰刀被选送赴北京参加全国优秀农具展,2001年,甘肃省电视台“陇原行”栏目摄制组拍摄了王氏镰刀的打制过程,并在该栏目播放,2007年,被武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6月,列入甘肃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磨制作

    古浪县解放前有水磨274盘,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水磨还在大量使用。在2008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古浪境内发现的能转动水磨只有一盘,而水磨制作技艺更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2009年,古浪县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水磨制作技艺,将“水磨制作”公布为县级第二批非遗保护名录。2010年, 武威市人民政府将“水磨制作”公布为武威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古浪宝卷

    古浪流传的卷本约有百余本,古浪宝卷中的《救劫卷》是众多古浪宝卷当中唯一一个由古浪民间艺人自己创作,以古浪土地上发生的事件为背景编撰成的宝卷。2007年6月,古浪县人民政府将《救劫卷》列入古浪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5月,《救劫卷》列入武威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古浪民间故事

    古浪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流传大多有数百年历史,在全县均有分布,其中尤以“抓山鸟和支山石的故事”最为出众。以“抓山鸟和支山石的故事”为代表的古浪民间故事,2007年被武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武威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6月,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浪老调

    古浪老调主要流传于古浪北部的永丰滩乡、黄花滩乡、东部的大靖镇、海子滩镇、裴家营镇一带。据考,古浪老调早在明代就在古浪形成。古浪老调表演简单干练,主要采用坐唱形式。1993年,古浪老调被收入《甘肃省戏曲音乐志》一书。2007年6月,古浪县人民政府将古浪老调列入古浪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5月,武威市人民政府将古浪老调列入武威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古浪童谣

    古浪流传着许多民间童谣、歌谣,通过非遗普查,发现古浪流传优秀童谣三十多首,2006年,古浪县人民政府将童谣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武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武威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月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甘冬儿和杨达儿

    《甘冬儿和杨达儿》是流传于古浪境内的一首民歌,是根据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古浪县大靖民权乡一带的一件真实爱情故事编成的。2010年5月,武威市人民政府将《甘冬儿和杨达儿》列入武威市第三批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予以积极的研究保护。6月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民风民俗

    婚嫁

    成婚最初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去说媒,也有女方请媒人的,但极为少见。定婚时男方到女方家,互相探看,并互赠礼物,叫“对相”。定婚时男方由媒人及亲友陪同到女方家,去时要带20个红心黄皮馒头,馒头要点上双点花;带一块背面染红的猪肉,叫“方子”;还要带礼金、衣料、衣服、首饰、手饰、烟酒等。回去时,女方则回赠米面,取意为男方“添米添面”,还要回赠两个发面团,取“发家致富”之意。

    女子出嫁时,要贴红纸对联,宴请亲朋邻居,亲朋则具礼赴宴。姑娘出嫁要摆宴席招待亲朋,还要由女方的亲戚陪送到男方家,陪送客人叫“西客”。“西客”多少无定,古浪片最多两席,也就是16个人,全是女方至亲。大靖片西客可多至几十人。古浪片、山区片西客要晚上留宿,第二天招待后方可送客,大靖片、土门片西客必当日送回。

    新娘到男方门口时,男方要举行迎接仪式,要摆礼桌,上面放米面升子各一,米上插花,面上插银器,还要摆上清水碗、酒具等。迎西客也要摆酒案,请喝“迎风酒”。西客里面若有姑娘、新婚男女或已婚未育女子,东家要送给红包。新娘的弟弟或侄子“压箱”,东家也要送红包。

    婚礼由司仪主持,新婚夫妇站在红毯上,首先拜天地,拜完天地后便入洞房。接下去便是“铺床”、喝交杯酒等仪式,随后开始闹洞房。次日早晨,行“磕头”仪式。

    丧葬

    亡人在咽气前先要穿好“老衣”,落气后将亡人抬到地下,体位仰卧,头外足里。亡人手足要用红棉线绊住。在亡人头前放个小桌,点上油灯,叫“小殓”。“小殓”之后,子女们便到门外点“黄昏纸”,以后每天早晚都要点一次纸。小殓之后,要献上满满一碗小米干饭,小桌前放一个盆子,用来奠酒、奠饭、烧纸,称“凉浆盆子”。

    亲人去世,子女及晚辈亲属都要戴孝。子女、儿媳及孙子辈一般要穿孝服。丧服孝帽均用白布制做。在治丧期间要请阴阳念经,请师傅作祭文,对亡人进行祭奠。在超度亡灵的同时,要为亡人做一些“纸活”(纸幡、纸人、纸马、金银斗、金银山之类),可多可少无定数。一般道场由招亡、撒灯、跑桥、十献报恩、拜忏、放施、迁灵、掩棺、点主、启灵、发夯、绕棺等仪式组成。殡丧完毕要招待亲友邻居。

    剪纸

    剪纸艺术在古浪流传较广,旧时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在窗户上贴上用红纸剪的“窗花”,门上贴上“门花”,结婚时必须在陪嫁的物品上贴上“双喜”,在新房的床户上贴上“龙凤呈祥”等剪纸图案。

    刺绣

    刺绣,是古浪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工艺,自古就有“十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的古训,作女儿的从小跟随母亲学习针线,学不好一手过硬的刺绣手艺,到了婆婆家必然会遭到叱责。刺绣在清代至20世纪中叶较为盛行,姑娘出嫁前首先要坐绣房,集中时间准备陪嫁品,那些陪嫁品中必须有精心制作的绣花鞋、绣花枕头、绣花笘单、绣花鞋垫以及绣花披肩等,出嫁后的第二天,将这些嫁妆摆于院内的八仙桌上,首先供宾客观看欣赏,以显示姑娘的刺绣技艺和针线水平,然后等磕完头,将这些刺绣品端给未来的公公婆婆和长辈。

    名优特产

    古浪县特产有: 小茴香、 西葫芦、 香瓜、 枸杞、 红提葡萄、 金冠苹果、 娃娃菜、 糯玉米、 人参果、 手工挂面 、 拨疙瘩、 凉面、 酿皮子、 韭菜盒子、炒麦子、糯米卷糕等。

    名胜古迹

    三义殿

    名胜古迹名胜古迹图册

    三义殿位于土门镇东北隅柏台院内,因柏

    树苍翠,故名,曾为古浪八景之一。柏台院内原有殿宇多座,皆毁于民国十六年(1927)大地震,唯存三义殿。三义殿坐北向南,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面宽3间,进深1间,前为重檐,后为单檐,前廊、立柱、卷棚、灰筒、滴水槽、重檐歇山顶,形体厚重古朴。殿内有刘备、关羽、张飞3尊塑像,高约3米,两侧塑立侍2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火祖殿

    火祖殿位于大靖镇古浪三中内,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为砖木结构,卷棚歇山式,四周有绕廊,筒瓦起脊,面宽3间,进深1间,每间斗拱3朵,一斗二升,有柱牙,雕梁画栋,四面绕角,结构严谨。

    昌灵山

    昌灵山位于古浪县城东75千米处。因山上曾有三清殿、文昌宫和灵隐寺而得名,1989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昌灵山系祁连山东麓北端的独立山体,从东向西,依次有小龙沟、大龙沟、大油松沟、小油松沟,山脉走向一致,山势东高西低,主峰海拔2954米,面积约48平方千米。昌灵山北距沙漠仅8千米,素有“西北小武当”之称。20世纪90年代,山上建有玉皇殿、祖师殿、金花娘娘殿、三霄娘娘殿、磨针殿、文昌宫和百子洞。林间有三眼神泉、石棺卧路、六月冻冰、舍身石崖、梅鹿听经、断雪奇峰、天生涝池、百草神岭、不老仙台、金鸡报晓、寿柏参天、神仙古洞等12景观。

    石门峡

    石门峡,以奇险高峻着称。峡高147米、长1公里多,宽仅有30多米。站在峡顶俯视,好似一刀砍下的痕迹;站在峡底仰视,只见头顶一线天。峡壁坚直,两相对峙,俨然一座石门,门中流着黄着川河水(古为丽水)。河东岸辟为车道,进了峡门朝南看就是古浪水源地毛毛山脉(古为金山)。峡门北为横山,两山夹川就是有名的黄羊川,古年公路横贯东西。

    西路红军烈士陵园

    古浪县西路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古浪县城西南角,西升洼南坡脚下,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2002年7月,被武威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武威市国防教育基地”,同年11月被武威市委命名为“武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9月被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第二批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

    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位于古浪县境内,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沙洲城堡、西域风情、古道驼铃、大漠落日、瀚海奇观、照子神树、荒漠珍禽、千字百榆、休闲农宅、沙漠植物园等十大旅游景点,沙滩排球、汽摩越野、野营野炊、沙海驼舟、射箭狩猎、沙浴沙雕、民族歌舞、篝火晚会、沙漠游泳、徒步探险等几十个旅游项目。

    财神阁

    财神阁位于大靖镇中心什字,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阁为3层,总高21米,底层为砖基,周长30米,二、三层为木楼,单檐歇山顶。二、三层进深1间,周围有绕廊,廊宽2米。廊檐中间施有三踩斗拱,次间一踩,每个柱头施一踩。每根柱子两侧施柱牙,刀刻缠枝纹。檐下有阑额,刻缠枝纹。里面为伞盖尖顶建筑式。沿中轴线开十字通道,贯连四面大街。在上层的东南角开一小门,内设阶梯,可以登上楼顶。1987年维修一新,因其造型独特,被收录到《中国建筑学》一书中。财神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遗址

    明正德年间,在加固古浪县境内汉长城时,从汉长城经过的古浪河东岸新筑一道长城,沿古浪河东岸北下,经下西湾、贾家后庄,到胡家边东折,再经任家庄、朱家西滩、宁家墩、朱家庄、马家庄到青石湾闇门,同汉代壕墙相接,全长12.5千米。古浪县境内另有一道明长城,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由达云修筑,在县境西起泗水镇铧尖滩汉长城,经土门、西靖、大靖,止于阿巴岭堡之双墩,长达110千米。

    古浪段汉长城沿线有多处烽燧。古浪南北沿路有烽燧14座;黑松驿南北沿有路烽燧10座;土门至大靖沿边有烽燧18座。土门东西沿路有烽燧4座。大靖至裴家营沿途设烽墩10座。东山华儿岭一带设烽墩数座。

    罗汉楼

    罗汉楼,原名菩萨楼,位于土门镇土门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建。罗汉楼高20米,单檐、歇山顶,底层宽3间,进深2间,中间4层置绕廊,边设近1米高围栏,当心间开门,两边间较窄,南侧有阶梯可上中层。室内两侧开一偏门,内设登顶阶梯。上层无门,无绕廊。檐柱、角柱、擎柱上下一体,保存完好。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殿

    玉皇殿,又名玉祖殿,位于土门镇集贸市场内,建于明崇祯十年(637年)。面阔3间,进深2间,歇山顶,前后出廊,补间铺作,当心间廊下有斗拱2朵,次间1朵。下筑土台,高约2.5米,东西宽30米,南北长27米。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人物

    古浪县著名人物有: 刘尔能、 唐海云、 郝竞、 张开选、 张澂、 孙耀文、洪卓然、 王锡、 唐绵延、 赵璘等。

    经济概况

    综合

    国民经济运行态势强劲。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870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古浪县古浪县图册

    古浪县

    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122万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58866万元,增长16.72%;第三产业增加值77715万元,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02:30.69:42.29调整为27.62:31.20:41.18。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去年的基础上稳定增长的同时,已经成为全县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基础,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为97710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78%,比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壮大,不但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有效缓减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99元,比上年增加802元,折合665美元,增长20.07%。

    居民消费价格高位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6.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6.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4%,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8.5%。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运行态势平稳。2007年古浪县的农业发展突出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7655万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种植业产值51295万元,增长17.4%;林业产值1261万元,增长9.1%;畜牧业产值21252万元,下降2%。实现农业增加值52122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种植业增加值31864万元,增长7.85%;林业增加值675万元,增长3.39%;畜牧业增加值18313万元,增长1.22%;农业服务业增加值1269万元,同比增长5.7%。农林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62.5:1.48:36.02变化为今年的62.62:1.33:36.05。

    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2007年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90.16万亩,比上年增长

    古浪县古浪县图册

    古浪县

    3.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9.67万亩,较去年增长3.1%,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7.2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9万亩,较去年增长12.9%,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3.2%,优质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达73.43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1.4%,农业商品率达到26.9%,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8.9%。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5.8万吨,同比增长17.4%。其中夏粮产量达9.8万吨,比上年增长18.7%;秋粮产量6万吨,比去年增长14.9%,油料产量0.76万吨,比上年下降10.59%;蔬菜产量10.5万吨,比上年增长28.21%。

    生态农业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日光温室2687.5亩,使全县日光温室累计达到5505亩。完成当年造林面积1.65万亩。其中,防护林1.65万亩,全年退耕造林0.5万亩,零星(四旁)植树158万株,当年种草面积8.71万亩;封山(沙)育林(草)面积累计达73.6万亩,其中本年新封3万亩。全县森林复盖率达到8.25%。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年末大牲畜存栏7.87万头,比上年下降0.9%;年末牛存栏3.47万头,下降2%;猪存栏17.65万头,下降-1.1%;羊存栏33万只,增长5%;鸡存栏47.5万只,下降0.5%;肉类总产量达16.22吨,下降-3.4%;规模养殖户增加到2.6万户,本年新增1870户。

    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全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6.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2.1%,保灌面积达到52.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8.4%。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8%。

    扶贫工作力度加大。2007年,全县投入扶贫资金1179.25万元,0.34万人基本解决温饱。据贫困监测结果显示,全县低收入人口达66836万人,贫困人口达23940万人,贫困面为6.55%。

    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共发放农资综合直补资金742万元、粮食

    古浪县十八里堡图册

    古浪县

    直补资金494万元、小麦良种补贴资金110万元、"两免一补"资金2456.71万元。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面复盖,农民参合率达到87.37%。农民患者全年共有15.15万人(次)报销医疗费897.8万元,积极开展农村医疗大病救助工作,共发放医疗救助资金94.8万元,有694人实现大病医疗救助。确定了7个县级、3个市级、1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整合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通村公路、农村沼气能源等项目,加大"四改三化"综合配套建设,新增自来水用户2246户。

    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县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31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11%,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119800万元,同比增长21.01%,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75080万元,增长19.13%,乡镇工业增加值30750万元,同比增长22.75%。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财税工作在注重财源建设和税收征管的同时,大力规范税收秩序,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强化预算控制,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使全县的可用财力明显增加。全年共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746万元,比上年下降5.4%,其中县级财政收入2741万元,下降4.1%。年末财政支出50182万元,较上年增长40.69%。

    金融业运行状况良好。金融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为全县经济的良性运行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支撑,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2957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3.7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193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6.4%。其中短期贷款3323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0.6%;中长期贷款2583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8.3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161万元,增长15.75%。存贷差率为1:0.62%。

    商业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258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中:企财险保费收入3.4万元,较上年大幅下降;农业险保费收入60万元,较上年有大幅增长。全年已决赔付额105万元,比上年下降23.36%。其中:企财险已决赔付额29万元,比上年增长11.54%。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明显。2007年全县拥有各种类型的工业企业(含个体工业)112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21782万元,增长17.34%。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4户,实现产值67821万元,增长13.51%。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6406万元,增长14.1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22104万元,增长13.42%。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12082万元,增长17.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0862万元,增长16.75%。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6.55%,比上年提高2.92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01万元。形成了以建材、化工、造纸、制药、面粉加工等行业为主体的地方工业体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农村工业发展迅速,全县农村工业实现产值85260万元,增长20.8%,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由上年的69.79%提高到70.01%,成为全县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源动力。

    建筑业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460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城乡居民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7万平方米,增长9.91%;竣工房屋面积30.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28万平方米,增长8.19%。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2007年,在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完工之后,县上大力调整投资结构,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紧实施城建重点项目工程。2007年,开工建设项目71个,全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211万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城镇建设投资98136万元,同比下降13.2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4864万元,增长39.37%;房地产投资6211万元。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15.91%,拉动经济增长2.77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项目16个,投资额达到25150万元,新增和扩大了企业生产能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年末县乡公路里程达到1420.521公里。投资424万元,解决了12个村、2246户,1万人的饮水困难。

    零售贸易业

    市场消费稳中趋旺。2007年,受到价格指数的高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6547万元,较上年增长18.1%。分城乡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627万元,增长31.8%,占零售总额的52.4%;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920万元,增长6%,占零售总额的47.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48636万元,增长17.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6%;餐饮业零售额7698万元,增长21.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6%;其他行业零售额213万元,与上年持平,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0.4%。

    旅游概况

    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为古丝绸之路要冲,位于乌鞘岭、毛毛山北麓,东倚景泰、南枕天祝,西北同凉州接壤,北邻腾格里沙漠与内蒙古毗邻。东西长88公里,南北宽68公里,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人口38.04万人。古浪建县始于西汉,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始置县。明洪武十年(1377)凉州千户江亨防守和戎,因旧水名改为古浪,修筑古浪城。

    古浪县古浪县图册

    古浪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干旱气候,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气温5.75度,年均降水量360.7毫米,年均蒸发量2292毫米,为降水量的6.36倍,无霜期年均142天。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南依祁连山,北邻腾格里大沙漠,从南到北,依次为二阴山区、浅山干旱区、引黄灌区、井灌灌溉区和荒漠区,地域辽阔,地貌复杂,自然地理特征是全省的一个缩影。

    作为丝绸之路要道重镇,自古就以"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的重要地理位置而名闻遐迩。县境内分布着许多各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主要有以"中华之最"而闻名的引黄灌区和"沙漠金盆"马路滩林场为主的生态农业观光区;以"西北小武当"昌灵山为代表,大靖财神阁、上门三义殿等为主的宗教文化游览区,以昌灵山、石门峡、香林寺、寺洼冰峡等南部自然风光为主的森林避暑旅游区;以汉、明长城国内唯一交汇点为代表的丝路古文化遗址区,还有以黄羊川千乡万才网络城乡第一基地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等旅游资源。

    林业概况

    多年来,古浪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林业建设方针,山、川、沙综合治理,累计完成人工造林80万亩,保存48万亩,封山育林18万亩,封沙育草53.8万亩,义务植树1800万株。近几年,依托林业重点项目,完成三北四期工程造林2.7万亩,封育3.1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18.9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5.2万亩,荒山造林13.7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65.87万亩,封山(沙)禁牧248.9万亩。全县现有林地154.3万亩,其中:有林地44.61万亩,灌木林地19.59万亩,未成林造林地9.2万亩,苗圃地0.3万亩,宜林地71.21万亩,森林复盖率由建国初期的1.3%提高到8.4%。南部山区依托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工程建设,现已完成荒山造林0.44万亩,退耕还林3.9万亩,封育3.6万亩,提高了水涵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不仅保护了大量的动植物资源,也为全县水川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建立了一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北部沙区已基本控制了东起三板滩、西至六墩子85公里长的风沙线,初步治理了八步沙、‍黑疙瘩梁等10个危害比较严重的内陆沙丘和风沙口,有效遏制‍了沙漠前沿流沙的南移;在中部绿洲区依托“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通过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为黄灌区及五滩开发区的农田及村庄构筑了绿色屏障,改善了沙区群众生产及生活环境。以南部山区水源涵养林、中部绿洲农田防护林和北部沙区防风固沙林为基本框架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已具雏形,林业在涵养水源、保护农田、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古浪县古浪县图册

    社会发展

    教育科学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为先战略,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全县教育事业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快速发展。2007年被录取的大学本、专科学生1538人,录取率达到35.48%。职业中学在校学生982人,增长1.13%;高中在校生10448人,增长12.12%;初中在校学生23546人,增长5.8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2%,幼儿园在园幼儿5302人,认真实施义教工程和国家扶贫工程,积极争取助学项目资金,动员全社会捐资助学,使全县教育教学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

    科技事业有了新进展。2007年全县引进、繁育、推广农畜新品种5类,新技术62项,年末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84人,增长14.37%。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44人;中级技术人员1511人;初级技术人员3817人。

    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综合服务能力日益增强。2007年交通邮电业实现增加值23700万元 ,比上年增长9.92% ,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客运量136万人次 ,客运周转量1430.98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54万吨,货运周转量4332万吨公里。

    邮电通讯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047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电信业务量3380万元,增长0.3%;邮政业务量667万元,增长17%。年末局用交换机总量达47000门。固定电话用户37000户。其中城市6000户,农村31000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2060户(含小灵通2480户)。全县电话普及率为16.82部/百人,每百人拥有电话比上年增加0.95部。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764户,新增204户。全年报刊期发数29.55万份,函件8.93万件。

    社会事业

    文化、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继续活跃。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站)19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电视台1个,县乡广播站19个,广播和电视人口复盖率分别为81.92%和89.93%,有线电视用户9396户,比上年增长1.37%。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29个,共有病床549张,其中县级医院病床位332张,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86人,其中医生221人,全县有乡村医生550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19.61人,每万人拥有病床位数13.96张。

    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县体育人口达18万人,举办群体性体育活动62次,参赛人员36700人(次)。泗水镇被评为省级体育先进乡镇。

    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县共有环境保护人员12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9550公顷。

    能源消耗继续下降。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52881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260850吨。电力消费量84590万千瓦小时。万元GDP能耗1.954吨标煤,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7.6786吨标煤,万元GDP电耗4683.83千瓦时。

    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实现预期目标。据全省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年末全县总户数为91510户,常住人口为39.32万人,全年出生3724人,出生率为12.02‰,死亡1619人,死亡率为5.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8‰。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0.18万人,占总人口的51.32%;女性人口19.14人,占总人口的48.68%。农业人口36.56万人,占总人口的92.98%,非农业人口2.76万人,占总人口的7.02%。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281元,比上年增加581元,增长10.19%;农民人均纯收入1958元,比上年增加144元,增长7.94%;全县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3648万元,增长15.1%;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3750元,增长28.9%。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新建住宅面积7.19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面积5.82万平方米,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加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511人,城镇失业率3.89%。输转富余劳动力10.6万人(次),劳务总收入3.71亿元。全县职工总数9926人(不包括城镇私营企业职工154人)。全县累计有36238人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救助资金1317万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5471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11203人。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